走路看得出椎間盤突出嗎?

 


走路看得出椎間盤突出嗎?


埔基/骨科 陳重銘 醫師

《截自:#幫幫廣網#請問醫師」節目 》

**本集於2020/10/20 上午九點首播**
幫幫廣播網 收聽位址:https://reurl.cc/b5ry1o


最近在社區活動時跟社區的大哥大姊閒聊,說道「廖老師,最近我總是沒有辦法久坐,坐超過半小時到1小時,腰就會很痠痛,我是不是要去醫院照個X光片來檢查看看。另一位大姊說,我年輕的時候很操勞,常常要搬重物,這幾年腰經常痛到連下肢都麻痛。」「一位大姐說,我女兒是做行政工作,趕起工作時一坐就好幾個小時,結果最近常喊腰痛,動不動就吃止痛藥。」「我去照過X光片,醫生說我長骨刺,我很擔心是不是要開刀。」長輩們七嘴八舌地說起腰痛的經驗。如果您也聽過這樣的事情或是想了解更多有關「椎間盤突出」的議題,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吧!






問:有民眾因為長骨刺,有說是椎間盤突出。請問椎間盤是在哪裡?

答:椎間盤就在脊椎節跟節之間,椎間的軟骨組織就叫椎間盤。

 


問:脊椎從我們脖子開始一直到尾椎都有脊椎(椎間盤)?

答:是,頸椎、胸椎、腰椎、薦椎與尾椎,是我們身體中軸骨的脊椎。

 


問:那麼椎間盤突出在這些地方都會發生嘍?

答:椎間盤突出最常見於腰椎與頸椎。



 問:請問為什會有椎間盤突出呢?

答:椎間盤突出是長期姿勢不良與運動傷害所引發的。在此我們需要了解椎間盤的結構,椎間盤是一個含水量極高的結構,隨著年紀增長或姿勢不良,會導致椎間盤脫水,讓吸收震盪的功能變差,造成擠壓往後頂到神經,這就是所謂的椎間盤突出。

 


問:為什麼會脫水呢?

答:因為結構上來講,姿勢不良或運動傷害會造成組織的脫水,就是軟骨脫水的狀況。

 


問:哪些人會有姿勢不良造成椎間盤突出呢?

答:椎間盤突出不限定什麼特殊的工作,只要你的工作必須長期保持固定的姿勢,不太活動;或者你是運動選手,常常受傷,你的椎間盤突出的機會會比般人高。



問:除了姿勢不良,還有什麼原因會造成椎間盤突出呢?

答:通常二十歲以下的人很少見到有椎間盤突出,但確實也有。我曾有個病人是十七歲的划船選手,在某次運動時產生急性的椎間盤突出。



問:不到二十歲,才十七歲就椎間盤突出?可以請醫師再仔細敘述一下嗎?

答:他是運動划船選手,大概是輕艇類的,在某次運動中產生劇烈的腰痛、背痛及嚴重的神經疼痛情況,來門診再經核磁共振檢查,在第四第五節的椎間盤之間有一個明顯的突出,往後擠壓到神經。

 


問:所以他是急性的椎間盤突出,輕艇選手他們一般平時都有做訓練,他椎間盤突出應是突發的狀況,可能在划的姿勢不斷用力才造成的嗎?

答:通常椎間盤突出有的是慢性細微的創傷造成,不是某次的大挫傷;但臨床上我們也有見到病人是屬於某次運動時急性的發作。

 


問:大部分是屬於階段性的,小小的小小的累積?

答:對,很多病人沒有某次特別的受傷狀況。



問:椎間盤突出是每次每次慢慢的累積出來,造成後來變成這個樣子?

答:是的。

 


問:椎間盤突出會有什樣的症狀呢?

答:椎間盤突出第一有背痛的狀況;如果突出擠壓到神經,就會有神經疼痛的狀況,甚至下肢會有麻與痛的狀況。

 


問:所以椎間盤突出的第一個反應是會有下背痛?

答:是。



問:反過來說,如果有下背痛,就去找骨科看看是不是有椎間盤突出的因素?

答:大部分椎間盤突出會發生在腰椎第四第五節之間,跟腰椎第五節與薦椎第一節之間。它會造成腿麻,就是坐骨神經痛。第四第五節椎間盤突出壓到第五節的神經坑,除了坐骨神經痛以外,還會大姆指與腳掌的無力,足背的酸麻狀況。如果是腰椎的第五節和薦椎的第一節的壓迫,它會壓迫到薦椎第一節的神經根,除了坐骨神經痛以外,還會有足底及足部外側的神經麻,沒辦法踮起腳尖的狀況。



問:所以椎間盤突出的病人,他不單只是腰痛,連腿與腳掌都會有影響啊?

答:是。椎間盤突出最特殊的是他的神經學的症狀,會延伸到腿部,大腿小腿甚至到足部。



問:最近很流行討論足底筋膜炎,很多人說我痛到了腳掌,他就沒有想到可能是腰的問題,而只想說是不是腳掌的問題。所以椎間盤突出的部分,病人除了主訴腰會有問題,也有可能主訴到腿(有問題),剛才有提到腳會無法施力?

答:足底筋膜炎是常見的症狀,不過足底筋膜炎是坐久或躺久,起身踏第一步會特別的痛,走幾步,症狀就會稍微緩解,但走很長後還是會很痛,足底筋膜炎不容易混淆是因為它有很明確的足根疼痛點,以及長久休息後踩第一步會痛,走幾步就緩解的這種特殊的症狀。



問:跟我們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疼痛不太一樣?

答:不太一樣,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疼痛還會有些牽涉的痛,腿部往下延伸的疼痛,不是單純足底的疼痛。

 


問:所以它是從我們的腰椎往下到腿?

答:是,會覺得有抽痛的現象。

 


問:陳醫師給我們做了鑑別的分享,如果你的疼痛是從我們的腰延著神經到腿到我們的腳掌,跟足底筋膜炎不一樣,早上睡覺起來踩到地板時有劇烈的疼痛,比較是痛在腳跟,藉由走一走會稍微緩解,當然長期走的話,又會很痛,所以跟我們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疼痛是不太一樣的哦。一般民眾到診間會有什麼樣的主訴或不適的狀況?

答:椎間盤突出如果只是輕微突出會有不適感,如果是整塊椎間盤突出造成它與椎體本身的分離,整個軟骨擠壓到神經的時候,疼痛會非常的劇烈。椎間盤突出如果一旦是整個破裂的情況,它擠壓神經的症狀,病人會痛得非常的厲害。它的軟骨是已經脫離,壓到神經,它不會緩解,會二十四小時疼痛,這種疼痛也無法靠止痛藥緩解,所以急性的椎間盤破裂導致的疼痛,病人需尋求手術處理。



問:民眾會依據疼痛的狀況到診間來。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如椎間盤破裂——

答:就是不只是椎間盤突出,而是整個軟骨破裂掉出來,一整個軟骨掉出來擠壓神經根,疼痛會非常的劇烈。病人坐也不行,躺也不行,疼痛到令人難以忍受,會尋求緊急手術的處理。

 

 

問:椎間盤破裂的原因是什麼?

答:軟骨會破裂,一般而言椎間盤在結構上來講,它等於環形中間,它的後側有環狀,如果脫水之後有裂痕,它的內側會擠壓往外突出,如果整塊的擠壓的過程中,如果有一過大或過度的施力,有時會整塊脫離,脫離時又與脊椎本身有分離的狀況,它就不會縮回椎間椎盤內,而會分離出來,擠壓神經跟傷口。

 

 

問:椎間盤突出,又整塊拉出是沒有辦法回去,那如果是推出來一點點,可以藉由什麼方式讓它回去嗎?

答:正常來講,不是破裂而是突出,建議先使用復健,除非是破裂,一般椎間盤突出是不需要使用手術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臥床後突出可以回縮,通常病人就不再會痛了,所以椎間盤突出不是需要緊急手術的,除非有破裂,導致二十四小時的疼痛,沒法回縮,那種情況下才會做一個手術。這是因為病人疼痛難以忍受,不然病人通常坐骨神經痛,經過良好的休息之後大多能恢復。

 

 

問:脊椎一節一節的,節與節之間有軟組織,軟組織因為我們的一些姿勢,年紀等因素,椎間盤的軟組織突出來,可藉由休息及復健讓它再縮回去。但如果你的軟組織整塊都已經拉出來了,甚至有破裂的情形的話,可能就需要緊急的處理。請問要如何檢查才能知道我們的椎間盤有突出?

答:通常有症狀,第一個先做理學檢查。不過椎間盤突出有個特別的點,它有兩個好發時間,第一個在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第二是在四十到五十歲之間。在二十到三十之間通常是因為一個緊急的單一事件造成的椎間盤突出;四十到五十都是長期椎間盤脫水之後慢慢的受傷,姿勢不良所引起的。檢查上,先讓病人平躺,請病人做直腿上抬的動作檢測。醫生請病人平躺在檢查台上,把膝蓋打直,腿往上,腳板也打直,往上做牽引的動作,拉到四十度到七十度的上抬動作之後,詢問病人有無從臀部往下抽痛的電的狀況,這可以測出病人有沒有神經根壓迫的刺激狀況,這就是看病人是不是有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的坐骨神經痛的狀況。

 

 

問:這是指二十到三十歲做的,還是?

答:都一樣,所有的椎間盤突出的都要做這個檢測,這是一個標準的檢測。

 

 

問:如果我們有腰痛的情況,我們在家裡自己躺在床上?

答:請別人協助是可以的,你有沒有明顯的神經症狀。如果這個測試有明顯的陽性症狀,就是會有酸麻,臀部往下抽痛,甚至有電的情況,那就要來看醫生。你就是有坐骨神經痛的狀況。

 

 

問:除此之外,還會做什麼樣的檢查?

答:在臀部的疼痛,我們會把病人的髖部關節往上彎曲起來,然後做髖關節的外展動作,這個動作是要鑑別臀部的疼痛是否是髖關節導致,或是神經痛導致。如果你拉出來往外外展的時候,你的髖關節並不會造成臀部或髖關節的疼痛的話,那就不是髖關節的問題。如果你做拉出來的動作,當你把膝蓋打彎之後,髖部彎曲後往外做外展動作或內轉動作的時候,會疼痛,代表你的問題是在髖關節的,這樣你的臀部疼痛就與腰椎神經造的疼痛作一個鑑別診斷。

 

 

問:做椎間盤的理學檢查,第一先看看腿往上抬的時候,臀部會不會有些電麻的感覺,另外鑑別是在髖關節的部分,看是髖關節的問題還是椎間盤的問題。除此以外,還會做些什麼樣的鑑別診斷?

答:理學上的檢查大概主要就是這兩種,如果是神經痛,我們還會注意病人麻的區域,如果你的麻是在腳底,是屬於S1的神經根;如果是在腳背或外側,這就屬於L5的神經根,那是要鑑別到底是那裡的椎間盤壓迫導致到神經根的壓迫。就是看神經節的不同,神經節不同,麻的位置也會不太一樣。

 

 

問:除了這些,我們會再做什麼樣的放射線的檢查?如照x光?

答:x光主要是看骨頭的結構,有沒有骨折、側彎或滑脫,椎間盤突出初期在x光上是不太容易看得出來。但如果是嚴重或久症的椎間盤突出,x光片上會看到椎體與椎體之間的空間會變小,這是長久的情況,慢性的椎間盤突出導致的椎間盤的間距縮小了。早年核磁共振還不流行的時候,那時除了x光就是做電腦斷層,這些年核磁共振普及後,電腦斷層在椎間盤診斷的準確率不像核磁共振那麼高,核磁共振在椎間盤突出已經慢慢取代電腦斷層的診斷地位。

 

 

問:椎間盤突出用核磁共振比較看得到,而用電腦斷層比較看不出來嗎?

答:電腦斷層在軟組織的鑑別比較沒法子很清楚,可以看到軟組織的靭帶,但靱帶的厚度在電腦斷層比較看不清楚。核磁共振可以清楚看到脊椎、脊髓、神經跟軟骨的結構。

 

 

問:核磁共振與電腦斷層在不同的組織影像的鑑別度是不一樣的,醫師必須依照要看的東西來做不同的選擇。做了核磁共振之後,就可以知道椎間盤突出嚴重的程度嗎?

答:是。椎間盤突出病人的症狀如果是輕微的,也不會馬上做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最主要是要鑑別出脊椎擠壓的情況,如果剛開始擠壓的症狀很輕微,醫生不會在第一時間幫你排核磁共振,因為治療的方法是一樣的,做核磁共振都是考慮有緊急的手術。

 

 

問:所以椎間盤突出它的嚴重度是有分級的?分哪幾級呢?

答:是的。你的神經學嚴重程度,如果你的酸麻是可恢復的,主要是看肌肉力量。椎間盤突出有幾個狀況是要做緊急手術,第一,當壓迫導致你的腿部力量失去,大姆指無法往上蹺,或腳跟失去往上往下的功能,失去運動功能,這是急性期,需要做緊急手術,因為神經壓迫形成失力的症狀需要做緊急的手術;另外就是大小便失禁,馬尾症候群,這也是需要做緊急手術的情況。如果有這兩種狀況需要緊急做核磁共振的檢查,因為有可能需要做緊急手術。

 

 

問:脊椎的嚴重程度有分為輕度的,中度的與重度的,依照嚴重程度,治療方式也會不一樣?

答:其實還在於情況緊不緊急。如上述的那兩個情況,是比較緊急的,因為神經有明顯的壓迫,怕有不能恢復的情況,所以需要做緊急的處置。

 

 

問:一般輕度的,會用什麼方式來治療?剛才有說椎間盤突出一點點,躺著它還會縮回去,那麼輕度的椎間盤突出,我們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答:輕度的椎間盤突出治療的原則,第一個是要有正確的姿勢,坐著的時候要有椅背支撐,最好放腰壂增加支撐力;站立與行走要避免不當的姿勢與用力,尤其盡量不要彎身提重物,坐姿避免異常姿勢,有的病人喜歡用特別的姿勢躺在沙發上看電視,長期固定不動,普通時,做些柔軟體操,做些腹肌與背肌的訓練。

 

 

問:一般輕度的椎間盤突出,藉由休息,是有機會恢復的,陳醫師提醒大家,姿勢非常重要,提重物時,站姿的部分等等。還有坐的時候不要用特異的姿勢,這讓我突然想到,工作時為了要拿東西而側身扭腰去拿,那個姿勢常常不太好,這也會影響到椎間盤嗎?

答:是,不好的姿勢包括運動姿勢,都會影響到椎間盤的問題,如果有椎間盤疼痛的問題,急性期建議平躺臥床休息,避免彎腰或劇烈運動,急速的扭曲腰部是不太好的情況。另外,床鋪不要太軟。

 

 

問:急性期,在輕度的疼痛的臥床休息,要休息多久?

答:有良好的休息,輕度的,一週之內會有改善,椎間盤突出會自動回縮;急劇的疼痛,病人無法忍受這麼久。所以是指輕度或中度的症狀可以採取保守治療的,可以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止痛劑或肌肉鬆弛劑。也可以做復健治療,如熱療與背部牽引。

 

 

問:我們談到關於椎間盤突出的分級,陳醫師提到在輕度的椎間盤突出的時候,可以藉由保守的療法,如復健、熱敷與平躺休息,在醫師鑑別診斷後,也可以開止痛藥給病人使用。接著請問椎間盤突過了輕度,怎麼叫中度?

答:中度是指輕度的時間延長,拖比較久。我們是分成輕度與中度兩種。

 

 

問:重度的椎間盤突出的定義是什麼?

答:是看病人的症狀,有時在核磁共振的影像學診斷,有椎間盤突出但病人的症狀不厲害,不見得要做手術,醫療的是病人,而不是核磁共振,核磁共振的影像是幫助我們釐清脊椎的狀況與壓迫的狀況,但不是手術的主要依據,我們的依據還是病人的症狀。

 

 

問:所以是依據民眾腰痛的情形,麻的情形,無力的情形,到如何嚴重的程度來決定,那麼重度的椎間盤突出會做哪些治療?

答:重度的椎間盤突出剛開始還是會做復健,積極復健治療六週後,病人還是下肢疼痛,腳麻情況不改善,這就可以考慮手術。另外青壯年,他的症狀反覆出現,造成病人無法工作,這也是會考慮動手術。

 

 

問:年輕人跟長輩不一樣,長輩的時間上沒有那麼急迫,比較有時間休息,年輕人要工作也不好請假,加上一直疼痛下去還得了?所以大部分會尋求比較積極的治療方式。什麼情況會要做手術呢?

答:剛才那兩種要做手術,但不是緊急的狀況。緊急的要做手術的狀況是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有不可逆的神經功能障礙的時候,就需要做緊急手術。

 

 

問:為什麼會有大小便失禁?

答:因為壓迫導致馬尾症候群,所以大小便失禁。另外是下肢無力就需要緊急手術。

 

 

問:這是階段性的慢慢產生的還是突然發生的?

答:通常這是比較急性期的一個。大小便開始有問題的時候,病人就會緊張了。也有病人諱疾忌醫,拖太久,來看門診時已經是下肢不太能動,大小便控制不好,這種在急性期時需要做手術卻拖太久才來做,通常術後恢復也不太理想。

 

 

問:那病患有什麼麼樣的狀況就需要考慮來做手術了?

答:如果下肢自覺感到開始無力。如腳趾覺得沒有力量了,腳盤的活動覺得沒有力量,大小便開始控制不好的時候,這個就要非常的小心,最好快點就醫尋求幫助。

 

 

問:聽起來走路不順了,大小便控制也不OK,就不要再拖了。因為有些人就有很多理由,有人說工作忙,老人說年紀大了所以才腳麻腳沒力,就沒有特別注意。在這裡呼籲大家如果你的腳開始無力,姆指沒有力量舉起了,大小便控制不太好時候,請不要再拖了,請讓醫師檢查一下,醫師檢查後說這是老化,你就放心了;醫師說是椎間盤軟組織有些損傷,到有些程度了,要及時做一些處理。否則拖久就算做手術,癒後狀況可能不好。請問在手術上有些什麼樣的方式?

答:通常脊椎的椎間盤手術有分為傳統的和顯微手術。傳統手術現在還流行加入鈦合金支架、椎間支架的傳統手術。另外一派是顯微手術,就盡量把傷口做小,以內視鏡做手術的過程。椎間盤的手術在傳統上也有些爭議,有的主張把椎間盤突出的部分切除,就是軟組織迫出的部分移除就可以。也有主張切除迫出的軟組織後,還要進去繼續掏,清乾淨,清乾淨的部分因此發展出鈦合金的金屬支架,在內部做個支撐,讓後續不要再變化。後來手術進步的結果,內視鏡顯微手術一步一步取代原本的手術,單純的椎間盤突出,很多人選擇顯微手術或內視鏡手術,做比較小範圍的破壞,恢復比較快。

 

 

問:椎間盤突出就是脊椎之間的軟組織脫出非常的嚴重之後,傳統手術是切開背部的那個位置嗎?

答:只做椎間盤突出的移除手術,傷口也不會很大,不過也有四五公分左右。切開,剝開肌肉後,在我們椎孔的位置打一個小洞,傳統方法是剝開軟組織的部分來到破損的椎體位置,然後把椎間盤的碎塊移除,做一些掏除裡面碎片的動作,這是傳統的手術。

 


問:傳統的手術要做全身麻醉嗎?

答:這幾乎都做全身麻醉。

 

 

問:傳統的方式約四到五公分左右,之後會放支架嗎?

答:支架是後續才發生的,因為有統計說傳統手術五年左右有百分之二十的復發率,所以後來引進鈦合金的金屬支架,因為只是把軟組織移除掉,怕它再復發。所以後來產生一個鈦合金金屬支架的理論,以此預防它的再發生。

 

 

問:這個支架放在椎間盤中間嗎?

答:對。現在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放在椎間盤中間,一種是放在後面椎板跟椎板中間。用後側把它撐開,跟前側直接放著,兩種。

 

 

問:這種健保會給付嗎?

答:這個健保都不給付,都是自費。

 

 

問:另外一種顯微手術是怎麼做?

答:顯微手術現在很多是使用內視鏡,在內視鏡下配合顯微鏡,它的視野非常清楚。可以在傷口極小的情況下做到切除椎間盤破損的情況,它的情況是恢復會極快,病人住院時間很短。

 

 

問:顯微手術跟傳統手術在放支架這件事是一樣的嗎?

答:顯微手術求極小,用內視鏡在椎間盤做切開,不會去放支架。

 

 

問:傳統可以配搭鈦合金支架的置放,顯微手術的傷口標榜極小,都一公分,不會超過兩公分,要放支架是比較難的?

答:顯微手術的重點在不破壞,因為在不破壞的情況下,復發率就低,顯微手術的目的在於我破壞的越少,將來復發的機會就越低。

 

 

問:那它只是把突出來的軟組織切掉嗎?

答:顯微手術除了把迫出的軟組織切掉,也可以藉由器械把碎片移除。

 

 

問:可是它就沒法放支架?

答:基本上這就不需要放支架了。放支架是不是必要到如今都還是一個討論中的問題。它是一個後續的治療方法,但不是一個絕對有效的方法。是不是放完支架以後,確定就不會復發,到目前為止,在脊椎手術方面都不是有定論的事情。

 

 

問:在醫療的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有的人會想我把軟組織都清乾淨,是不是要用一個東西撐住,讓椎間盤突出的影響比較小?可能有不同的臨床經驗,把破壞越小越好,畢竟是手術在脊椎,脊椎有神經,如果用顯微鏡的方式來做的話,它會影響到組織、神經與肌肉,影響的比率相對變小,這樣恢復的狀況也會比較好。請問顯微手術也需要自費嗎?

答:顯微手術在每個醫院的規定不同,但大部分的是自費的。

 

 

問:目前傳統的手術比較是屬於健保,如果要放耗材的話,就需要自費。因為每個治療的方法還不到一致,有些覺得有效,有的認為不一定,健保除非是必要的東西,它也不會全部給付,所以手術上傳統的健保會給付,但顯微的話呢?

答:應該說顯微會加收一些費用,它也不是說健保不給付,只是說會加收費用,每個醫院的規定不同。

 

 

問:如果我是比較嚴重的話,我可以不要手術,用一些替代的方式嗎?

答:通常比較嚴重的神經學症狀,除了手術以外,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因為你要做的是防止它再惡化。以前曾有一陣子用化學融合術,它從筋皮打入木瓜酵素到椎間盤去,要用木瓜酵素溶化椎間盤,使它間接減壓。它把木瓜酵素溶化椎間盤後,讓它壓力減低,讓突出的椎間盤往內縮,這對椎間盤輕度突出療效較佳。但是慢性的椎間盤的狀況及椎間盤已經破掉的,不適合用化學融合術。它把酵素打入椎間盤的位置,讓它溶解,間接減壓,讓外面突出的部分回縮回去,但如果你已經破裂或慢性的情況,這就沒什麼用處。但這幾年來因為酵素引起過敏反應,會滲到臨近組織,它會分解我們的椎間盤,同時它也會分解掉其它東西,所以現在已經很少用了。因為沒辦法確定它會不會滲出以後影響到旁邊的神經。

 

 

問:你用針進去到椎間盤去,注射後看能不能分解,把推出來的縮進去,可是既然是針孔,很難保不會再滲出來,如果滲出來可能會影響到周邊的組織?

答:是,怕影響到神經。

 

 

問:木瓜酵素的注射是自費還是健保?

答:現在很少用了,因為有這個問題,擔心融合術的木瓜酵素滲出來,傷害到神經,所以現在已經很少用這個治療。

 

 

問:那麼手術之後要做什麼事情?我那位長輩很害怕半身不遂,非常緊張,所以請教一下手術之後,要做些什麼?

答:老人家很少有單純的椎間盤突出,通常合併有椎間盤狹窄,所以就不是單純的顯微手術做神經/椎間盤減壓就可以完成了,如果合併有腰椎狹窄或腰椎不穩定的狀況,如果有不穩定還要加入後置支架。很顯然這不是一個顯微或內視鏡顯微手術可以完成的。如果病人的情況複雜,還要做後置鋼釘的話,病人的恢復期會比較久,可能傳統手術會比較適合。

 

 

問:那麼一般在手術後,例如像節目前面提到的輕艇選手那樣的年輕人在手術後要注意些什麼事情?

答:剛開始不能劇烈運動,椎間盤手術是把破裂的部分拿掉,或切除突出的部分,整個椎間盤在後續可能還會有變化,有百分之二十的復發率。

 

 

問:那麼需要休養多久呢?

答:大概半年之內都要非常的小心。

 

 

問:那麼半年內,輕艇運動選手都不可以進行集訓了?

答:過份的劇烈運動,並不建議。

 

 

問:除了不做劇烈運動之外,有些的人的工作必須久坐,有些工作性質必須舉重,手術後多久——做行政工作的人,例如醫院的掛號人員,有的也做到五六十歳,如果有急性期做手術,在手術後,多久可以工作?

答:基本上,顯微手術後休養一個月就可以慢慢的回去工作,但需要穿背架與護腰,盡量不要彎腰提重物,一些特殊的姿勢要保護。

 

 

問:背架要穿很久嗎?

答:基本上背架與傳統的背架不太一樣,椎間盤的手術後,不需要穿到硬背架,對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問:是軟的啊?

答:跟骨折後使用的硬背架不同。

 

 

問:印象中是那種大的套在身上的?

答:不是那種,椎間盤突出不需要穿到那種背架。

 

 

問:在一般醫療器材就可以買到嗎?

答:是的,在一般醫療器材就可以買到。不需要到傳統硬背架。

 

 

問:如果是運動選手的部分呢?

答:運動選手比較特殊,他的運動強度常挑戰身體忍受力的極限,一個受過傷椎間盤突出的選手,運動的強度限制會比較多。很多病人都會說,『我不能休息,我要怎麼樣』,基本上你是高強度的運動,你必須考慮退出這個運動。這手術緩和症狀並不保證不會復發。

 

 

問:因為有二十%的復發率,加上如果他的運動會常常反覆用到那個部位,難免會再復發,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比較重要吧?長輩有另一種是需要舉重的,因為是務農的工作,要搬農具,特別是採收期,像這一種的多久可以工作?

答:老人家如果是單純的椎間盤突出的手術,大概一個月可以做輕便的工作;重一點的工作要在三個月以後,至於太重的工作還是不建議的。老人家開完刀再復發,在處理的難度上會比較複雜。基本上建議病人減低工作的強度。

 

 

問:我也跟那位長輩說,大姐你辛苦了一輩子了,醫師說你長了軟骨刺,後續的休息是需要的,有些事就交給年輕人去處理了,不要自己一個人操勞了。結果她告訴我,很多人介紹她吃健康食品,她說可以增加骨本。那麼吃健康食品對椎間盤突出是不是有幫助呢?

答:健康食品是不能強調療效,強調療效就違反了食品衛生法。只有藥物能宣稱療效,健康食品只能是保健品,這方面市面上最常見的是軟骨素,葡萄糖胺這一樣的東西。這些在食療上有一定的作用,但臨床上並沒有大型的試驗可以證實這些有絕對的治療效果。因此不要太過迷信這類東西。

 

 


椎間盤突出大多與不當的生活型態及錯誤姿勢有關。正確的坐姿、不要搬運重物,才是老人家避免椎間盤突出的不二法門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搶救蟲蟲大作戰04 — 男性輸精管結紮手術

搶救蟲蟲大作戰05 — 輸精管重接手術